本站免费收录优秀网站,为了共同发展免费收录需做上本站友情链接,58报业网才会审核,不做链接提交一律不审核,为了避免浪费时间:收录必看!!!

  • 收录网站:303
  • 快审网站:11
  • 待审网站:1
  • 文章:33358
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热点 > “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!同心:红土地上书写幸福答卷”

“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!同心:红土地上书写幸福答卷”

文章来源:中国小康网 发布日期:2021-04-15 13:45:02 浏览:

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的同心县,是民族地区和深度贫困县,也是革命老区。 在那一年红军战斗的这片红色土地上,消除贫困的攻防战迎来了决战的时刻。

文|《红旗稿》包俊洪《小康》·大中目录网记者郭玲宁夏同心报道

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的同心县是民族地区和深度贫困县。 全县38.1万人,其中回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86.1%。 县内山脉丘陵纵横交错,土地沙化贫瘠,一度只能倚天吃饭。 举目望望沙滩,茫茫无人烟,这里曾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定为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。

同心县也是革命老区。 1936年,红军一、二、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同心,在这里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政权——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,开创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先河。 现在,战争的硝烟早已消散,在那年红军战斗的这片红色土地上,消灭贫困的攻防战迎来了决战的时刻。

“我们有信心和全国人民一起小康,一个身体、一个少数民族不会落后。 ”。 同心县委书记马洪海说。

枸杞成为农民的“财富果实”

“中国枸杞看宁夏,高端枸杞看同心。 ”。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,同心县已经成为中国有机枸杞第一县。 这种枸杞产品远销美国、欧盟、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,已经打响了自己的企业品牌,小枸杞果成为移民大众的“财富果实”。

菊庄园枸杞种植有限企业在河西镇菊花台村、旱天岭村两个生态移民安置区搬迁土地建设1万亩,打造精准扶贫枸杞产业园,建立“龙头公司+基地+农户+营销互联网”经营快速发展模式, 使园内两个移民村2093户(其中建设工地立卡贫困户1341户)和周边移民群众脱贫致富,不让当地群众成为邻居家。

初夏季节,位于河西町菊花台村的菊花台庄园枸杞栽培有限企业基地枸杞成熟,饱满的水果落在树枝上,远远望向红绿相间。 村民们正好穿梭于其间,摘下第一朵枸杞,享受着丰收的喜悦。

带着采来的一篮子鲜红的枸杞鲜果,村民们来到基地的卡车旁,工作人员在这里指挥村民们排队枸杞过秤,向村民们现场发放取现金,每斤1.5元。 经过称量的枸杞鲜果被装在统一规格的白箱子里,运到不远的菊花台庄园枸杞栽培有限企业的工厂,不到几天枸杞干果、枸杞原浆、枸杞酶等深加工产品将新鲜上市。

“我们的枸杞鲜果都是有机枸杞、绿色食品,获得了北京世界园会高质量水果大赛金奖等多项大奖。 ”。 菊庄园枸杞栽培有限企业运营总监辛迪介绍说,枸杞鲜果的最大长度将达到4厘米。

“再过7天,随着基地枸杞进入盛产期,在田里采摘的村民会增加。 ”菊台村党支部书记顾玉良表示,枸杞每年6月至11月陆续收获水果,因此村民们忙于枸杞采摘的人工费,采摘枸杞没有技术要求和年龄限制,只要肯干,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收入。 “这个红色的水果是我们财富的果实! ”顾玉良说,村子里很多移民的生活就这样改变了。

菊花台这样的枸杞栽培基地,同心县共有4个。 同心县探索实施产业模式趋势,引进润德、菊花台、德谷、盛坤等有机枸杞栽培、深加工公司,建立了四大枸杞栽培基地。 枸杞采摘高峰期,4个枸杞基地中近1万人参与枸杞采摘,年劳务费支出2.8亿元左右,农民人均收入增长5000元以上,枸杞产业成为移民群众脱贫的“绿色银行”。

“同心县过去贫困的最大原因是缺水,我们通过三级扬黄、七级扬黄,把黄河水引到这里,开发了50万亩灌溉地、35万亩节水灌溉农业,迅速发展了14万亩枸杞、8万亩枣、50万亩中药材。 ’站在菊花台庄园枸杞栽培基地旁边,马洪海说:“产业扶贫是治本之策! ”。

中央企业补助“造血”扶贫

离菊台村不远的旱天岭村,是同心县“十一五”的生态移民村,属于自治区明确深度的贫困村和卡督战村。 “搬家后,全村主要在2万亩土地上生活,种植小麦、玉米、土豆等作物,有些人家里养羊。 但是,靠这样的收入生活还不够,很多人选择外出打工。 ”。 天岭村党支部书记丁建华介绍说,从年开始迅速发展养牛产业,旱天岭村开始走上脱贫之路。

核心集团的到来,给旱天岭村带来了新的希望。 年,中核集团投资30万元建设旱天岭村肉牛养殖园区,建设标准化养殖圈棚10座,实现肉牛养殖标准化、规模化、产业化,快速发展集体经济。 2019年,河西镇又筹集核心援助资金,福建与宁合作资金,增加村集体资金、县财政资金等2300万元(核心集团投入400万元),打造“核心集团+村党支部+养殖园区+财富领袖+建设卡户”的核心扶贫模式。

旱岭村的村民马国财今年37岁,现在园区里饲养着56头牛。 “以前住在山里种地,生活很艰苦,现在养牛,一年能挣近10万元,足够我们一家三口生活了。 ”。 马国财平时就住在小区里,细心照顾他的牛们,说:“让他们吃好吃的,好好摸摸,他们才能更好地成长! ”。 他自己的目标是养100头牛,几百只羊,“过好日子,送娃娃上大学! ”。

“在扶贫过程中,激发人们的内生动力很重要! 》河西镇市长助理兼中核集团驻旱天岭村第一书记马建国,是中核集团进驻旱天岭村的“造血”扶贫亲历者。 他回忆说,在他刚开始扶贫事业的时候,他们进屋去老百姓家,一些村民“等着要”的思想还很严重。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,他们以“以奖助费弥补”的形式,督促村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,“培养得好,奖励多,“让我脱贫”变成了“让我脱贫”。

起初,村民们还抱有疑问。 投资大,风险高,亏了怎么办? 丁建华作为村支部书记成立了。 村支书之前,丁建华通过承包小工程积攒了相当多的家底,为了给村民看,他首先自己养牛。 丁建华一次性购买20头牛,饲养一年,一头牛的利润将达到7000元以上。 看到村里的支书养牛赚钱,村民才放心了。 为了鼓励村民养牛,丁建华用自己的财产抵押帮助村民贷款,免费向村民们提供自己建造的养殖场加以采用。

“好日子办到了! ”马建国高兴地看到,村民们的观念逐渐改变,日子也越来越好。 目前,旱天岭村肉牛养殖规模已从年的300头左右迅速发展到3000头左右,初步形成了稳定的脱贫机制,村里536户、1845名建设卡户成功脱贫。

采取多种措施战胜消除贫困的攻防战

摆脱农业抓住扶贫是同心县脱贫攻坚战术的另一种思考。

同心县是宁夏最早的生态移民地区。 为了让老百姓搬出大山,同心县“十一五”、“十二五”之间先后有18642户、8869户、1532户移民,共计12万多人。 结合县内移民规模大和贫困群众就业渠道狭窄,同心县构建了以扶贫工厂为载体的就地就业扶贫“同心模式”。 扶贫使群众离不开家乡,在家门口就业,实现了房子增收、公司快速发展、群众收入、政府就业、村集体经济增长的“四赢”目标。

“我们在各扶贫工厂后面建幼儿园,女工可以安心在工厂打工,不用担心后顾之忧,每月只有1500元到3000元的收入。 ”。 马洪海说。

年以来,同心县通过实施产业扶贫、教育扶贫、金融扶贫等十大工程,全面启动了扶贫攻坚战。 全县5年累计减少贫困26823户,102126人,目前只剩下1718人。 贫困发生率从年的33.3%降至2019年末的0.61%,8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,通过了自治区脱贫的瓶盖检查。 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建段立卡时的不到3000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9400元,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9年底达到10200元。

“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!同心:红土地上书写幸福答卷”

马洪海表示,脱贫攻坚是起点,美好生活还在后面。 同心县实现“摘帽子不负责、摘帽子不合作、摘帽子不政策不监管”4个“不摘”,让老百姓实现优质脱贫,满足幸福感和获得感,过更有尊严的生活。

免责声明:58报业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,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,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,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@163.com,本站将予以删除。

推荐站点